更新时间:
记者发现,快递行业的个别企业也成了骗保链条上的一环。“首重低至3.5元”“一单能赚8元多”……在社交网站搜索关键词可以看到,甚至有快递驿站和小型寄件平台发布“薅羊毛教程”,以招募合作“刷退货”的兼职人士,并从中赚取代收发快递的费用。
高浩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添加新科技的出版社文创。“现在很多冰箱贴使用了VR技术,可以扫码看动画,文学作品的文创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帮助读者身临其境,或者配上有声书。我愿意为其支付更高的价格,送给别人也更有意思。”
当北青报记者向兴趣岛销售顾问询问是否有合同时,对方表示没有合同只有发票,且强调“办了九年多都没有合同”。不过当记者向兴趣岛客服询问时,对方表示他们有“购课协议”,用户在付款前只需要“打钩同意”就行。北青报记者在付款页的金额下方找到了“我已阅读同意《兴趣岛购课协议》”这行小字,点击打开购课协议,其中包括免责条款、知识产权条款以及一些退换课的通用规定,但并未针对不同的课程做出服务内容、课程质量等方面的承诺。
“关了担心订单变少、店铺评分下降;不关的话,退货量实在吓人。”最近,某女装品牌主理人吴菲(化名)也在考虑关闭运费险服务。开网店将近两年,她的店铺退货率一路飙升到75%。她无奈地告诉记者:“快递公司、保险公司都在赚钱,平台也有佣金,损失是我一个人的。”
最近一段时间,“反内卷”这个词很火——先是在全国两会上成为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接着爆出大疆、美的等知名“大厂”“强制晚9点下班”“被老板催着关灯下班”等新闻,“职场开启‘反内卷’大幕”等相关话题接连冲上热搜并引发广泛讨论。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部委层面已多次部署“反内卷”工作,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恶性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那么,“内卷”一词有何来头?如何看待这次“大厂”职场“反内卷”风潮?“反内卷”已经席卷到哪些行业?上游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报道进行了梳理。
北青报记者购买的体验课程是4节直播课,内容是“老师”在线演示各种疏通经络、提升面部的“徒手美容大法”。对于这些手法的具体效果,记者暂时无法验证。不过当有网友就此在网上咨询专业医生时,某三甲医院整形美容科一位陈姓副主任医师回复称,皮肤情况受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任何美容治疗都需遵循专业指导,避免盲目跟风”。
在四川之前,河南、内蒙古、浙江、江西的省级党委科技委员会已经亮相。河南、吉林和四川的省委科技委员会,都是由省委书记和省长担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