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汪毅夫曾在福建工作多年,与许连捷先生有过多次深入的交流。“一切恍如昨日、历历在目。”汪毅夫印象深刻,连捷先生始终心怀“两岸一家亲”的信念,始终坚持以实业为纽带,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以文化为桥梁,支持闽南语文化传承。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展览内容涵盖玉器、陶瓷、织绣、漆器等十余个门类。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展陈的工艺美术作品的制作时间大多都集中在2020年以后,更加体现了新时代工艺美术创作人的匠心。
展览中,无论是古朴的陶瓷、华丽的刺绣,还是典雅的漆器,都以其独特的造型、色彩与装饰,诉说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与审美理念。它们不仅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技术与艺术的和谐共生。工艺美术,以其独有的方式,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承着民族的记忆与情感,彰显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创造力,值得世代珍视与传承。这场跨越时空的展陈,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新篇章。(完)
“屿见闽南”在厦门市委市政府、港口高质量发展指挥部、市文旅局大力支持下,由象屿集团旗下邮轮母港集团历时三年精心打磨。公司负责人称,项目秉持致敬闽南、献礼城市的初心,旨在打造“全球闽南文化之窗”和厦门文旅名片,以“可触摸、可交互、可共情”的创新模式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时代匠心,既有应时代而生的创新性,也有顺匠心而存的历史性。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汝荣和其女儿钟婉尧于2023年制作的《穆桂英挂帅》陶塑,把传统戏服的服饰图案触入到陶艺创作之中,加上以绘画形式运用釉彩描绘图案,“以画入陶”也是作品的特色,绘画与陶塑结合独创了“绘塑技艺”。整个作品打破了石湾陶塑单纯的表现,综合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元素和平面与立体设计的巧妙结合,使得作品兼具具创新性和历史性,开创了石湾公仔制作的新领域。
在项目路演环节,西湖大学郭天南团队的“AI和组学赋能的新一代生物样品库”、华大研究院的“皮肤病基因多组学计划”、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的“药食同源抗抑郁研究”等6个项目进行现场演示,展现了样本库在推动“基础研究-临床验证-产业转化”中的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