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两会期间,“文化传承发展”再度成为高频词,从报告中的“稳”与“进”,到政协委员们深入文化腹地的扎实调研,中国文化正经历一场从“自觉”到“行动”的深刻变革。
加强社会民生领域立法。制定学前教育法,回应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期盼。全面总结学位条例实施40多年的经验,制定学位法,更好服务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修订文物保护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订科学技术普及法,培育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社会风尚。修订国境卫生检疫法,统筹推进传染病防治法修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制定工作,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审议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
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贯穿办案始终,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收到群众信访92.03万件,7日内程序性回复率99.8%,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率99.4%。深化信访矛盾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涉检信访、重复信访同比分别下降17.1%和19.7%。
赏读会特别邀请了北京民歌专家、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陈树林作为导读人,邀请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张天彤作为导赏人,为读者详细阐述北京民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以号子、小调和生活音调三类为例,深入剖析北京民歌的唱腔、曲调及其演变过程,使读者对北京民歌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加强监察、司法工作监督。听取审议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报告。听取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工作情况报告,促进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开展“八五”普法决议执行情况专题调研。
第二,增强精神凝聚力,就要以文化滋养心灵、固本培元,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国家之魂,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元气所在,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顽强生存、绵延发展,最重要的是文脉未断、精神未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愈发需要文化凝神聚力。要高扬中华文化主体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建设好守护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出土这件青铜器的新干大洋洲商墓,是中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大型商代墓葬,与殷墟妇好墓、三星堆祭祀坑并称为商代青铜器三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