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今天(3月10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今年两会期间,不管是在大会堂,还是在各个驻地,民生问题始终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话题。民生无小事。今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强调,要“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那么,怎么来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们来听听代表委员们怎么说。
“台湾民意基金会”今日(6月18日)公布最新民调,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声望为48.2%,相较上个月重挫 9.8 个百分点。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在台湾,一个百分点代表 19.5 万人,10 个百分点代表近 200 万人,上任不到一个月,流失近200万人支持,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据俄外交部网站10日发表的声明,俄外交部当天召见英国驻俄使馆代表,就英国驻俄使馆相关人员在获得入境俄罗斯的许可证时故意提供虚假信息的事实提出强烈抗议。英方代表被告知,鉴于英国相关人员违反了俄罗斯法律,且俄有关部门收到的情报表明这些人员隶属于英国情报部门,根据1961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的相关规定,撤销这两名人员的注册资质,并限其两周内从俄罗斯离境。
“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我认为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和经济内在的规律,又兼顾了未来远景目标,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说。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
高松:今年我听了政府工作报告,感觉到报告客观全面、重点突出、实事求是,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国家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要力量。我提出了一个关于在研究型大学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投入机制的建议,希望通过优化和完善相关的投入机制,能够有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当前,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科研支撑主要依赖于单一的竞争性项目支持体系,不利于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也不利于高水平教师的引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的持续支持力度,保障对科研创新的稳定持续性投入。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建议进一步推动科技投入向基础研究倾斜,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所占的比重。
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有人利用AI生成虚假的产品功效宣传;有人利用AI技术编造知名企业即将倒闭的虚假信息,导致企业形象受损;甚至有人利用AI编造一些名人轶事、普通人的悲惨故事等,不仅对个人造成了伤害,也影响了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