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一是建设高水平平台,持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多层次、常态化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是促进文化交融的基础。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海峡青年节等主题活动,邀请两岸文化界知名人士、学者,特别是青年艺术家参与,围绕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时,充分利用各地博物馆数字化平台,对文化遗产进行活化和展示,让两岸民众在线上感受交流古老中华文化焕发的生机活力,从而携手承担起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的历史重任。
从2024年的“悟空一棒”到2025年初的“哪吒闹海”,中国故事频频出圈……全国两会期间,文化“出海”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为保障新业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一些地方已进行了积极探索:福建省于2024年6月施行《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在全国率先针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女性劳动者权益保障作出规定,提供“两癌”筛查服务,还要求平台算法需考虑女性生理特点,保障女性劳动者的特殊权益。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推出全国首个女性灵活就业保险“禅城灵姐·妈妈岗(港)保”,覆盖育婴师、主播等新业态,填补职业风险保障空白。四川省绵阳市律协女律师工作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由52名女律师组成的法律维权服务团,其中有7名女律师受聘为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定期开展“妈妈赋能成长营”课程宣讲,从亲子教育到家庭关系经营,多维度关注新业态女性劳动者在家庭角色中的成长与发展。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首次提出文化“四力”,强调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四力”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以文载道、以文培元、以文化人、以文通心,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共同塑造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显著特征,指明文化建设的着力点、突破点。结合文化和旅游工作,就增强文化“四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谈几点思考。
上述要求旨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当前,涉企执行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超标的查封和违法查封、涉企案件执行周期长成本高、信用惩戒和修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前述负责人认为,完善涉企案件的执行工作,需要多方发力:一是严格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二是提升执行质效;三是加强执行和解和破产重整工作。
我们期待,两岸同胞坚定自信、同心同向、奋楫笃行,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合作,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民意基础,共同担负起新时代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以法治的方式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时值2025年全国两会,澎湃新闻围绕民营经济发展议题,邀请代表委员、司法机关、专家学者阐述观点、提出建言,特此推出“法治护航民营经济”专题策划,以期研讨。
深度参与多边合作。成功举办中国全国人大加入各国议会联盟40周年纪念活动暨第六次发展中国家议员研讨班。派团出席金砖国家议会论坛、各国议会联盟大会、二十国集团议长会议、亚洲议会大会和第六次世界议长大会筹委会会议等多边活动,围绕促进“金砖+”合作、全球南方团结自强等,推动各国立法机构凝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