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广州市与中国人民大学历来关系密切、互动频繁,每年有大批毕业生奔赴广州追逐人生梦想。近5年来,有2000余名毕业生去往广东,其中有近四成是在广州市。”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务副书记、校友会副会长张建明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多渠道做好毕业生赴广州市就业的动员、组织、服务、推荐工作,引导和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扎根广州。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4月17日至20日,“创新融合·共筑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在杭州举行,港澳高校百余个科创项目团队代表带着前沿项目齐聚浙江,与当地民营企业和投资机构展开深度对话。此次活动不仅展现出浙港澳三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携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诚意,更搭建起港澳青年科创人才融入国家发展的一座桥梁。
据悉,本次课程的启动标志着优秀的新闻人、优秀的实践案例走进西安交通大学的课堂,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学界和业界的优质资源相融合,既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迈向协同创新的重要探索。(完)
“以前浇水凭经验,现在靠数据。葡萄高效节水项目让我家省了不少钱。”艾海提算了笔账:家里5亩葡萄地,以前大水漫灌一年要花1600多元水费,2024年实施高效节水改造后,一年节省水费500多元,精打细算用水加上科学管护,鲜食葡萄品质也提升了不少。
“浙港澳三地既有着‘窗口’的天然链接,又有着‘创新’的共性基因。”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浙江作为改革开放“探路者”,充分激活了民营经济活力,港澳具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未来三地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西湖大学将努力做好浙江与港澳的桥梁工作,做创新的守护者,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葡萄是吐鲁番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总面积超过60万亩。不同于其他浅根农作物,葡萄的根系非常发达,传统种植方式采用大水漫灌亩均用水910.23立方米,采用微喷灌技术后降至亩均用水707.18立方米。”吐鲁番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