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小说重在塑造人物形象。作品既有主要人物、典型人物,也有丰富的人物群像。作品塑造了进村投身农家乐的地青萍、农家乐合伙人老原、梦载乡建院专家孟胡子、实践支教大学生等外来建设者,闵县长、杨镇长、村支书大英、村两委班子小曹、村医徐先儿等基层干部,德高望重的乡村老人九奶,村组长、包工头张大包、爱占便宜的豆嫂、村会计张有富、开超市的妇女主任秀梅、精通算卦的赵先儿等村民,共数十个不同类别的人物形象,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当前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人物关系图谱。其中地青萍是主人公、讲述者,与大英、九奶共同构成故事演绎的主角。对村支书大英的诸多着墨,可以认为是在塑造典型人物,对应文学经典作品里的先进模范人物。脱贫攻坚胜利后,乡村要全面振兴,发挥党建引领,农民主体作用,处理好各项事务,就要有坚强的村两委班子,那么村支书作为班子带头人,如何写,是重点也是难点。作品中的大英有三头六臂,什么事都能摆平,但作者没有把她设定为“高大全”式的人物,作品对大英工作风格的定位是“扑得开、收得住,能应上,能管下,大事明,小事清”⑪,这个人物定位忠诚于现实,从笔者真实体会来看,她遇到的困境也是现实的困境,她的观点认知、处事方式对乡村治理工作有启示。应该明确,抓这一人物的塑造,体现了作者非常有担当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资深网球爱好者张先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原来就不好预约的网球场,在郑钦文夺冠后,更不好约了。”他说:“我经常打球的球馆最早预约时间是提前一周的早上七点,但是现在到点就秒没,手一慢就显示预约完毕。”
回顾当代文学史上的好作品,除艺术上吸引人,也要对现实有所观照,也就是要有问题意识,让读者共鸣,才能以文化人。消除绝对脱贫后,随着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乡村治理难题显现,而诸多细枝末节还不甚明显。《宝水》作为文学作品,非常有超前意识地探讨了这些话题,令人称赞。作者自述反复阅读了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名作《乡土中国》,因而准确把握到乡村“差序格局”等实质㉓,让《宝水》有扎实的实践和理论支撑,从而有血有肉有筋有骨有魂,呈现出乡村治理方面“朝气蓬勃的新观念、新情感、新经验”㉔,对读者认识和处理问题形成前瞻性的启示。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
陈政高于1970年担任辽宁省海城县革委会政工组办事员;1978年任大连海运学院团委书记;1982年任辽宁省大连团市委常委、学校部部长;1985年任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副县长;1988年任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委常委、副区长(主持工作);1993年任辽宁省大连市副市长;1997年任辽宁省省长助理;1998年任辽宁省副省长;2003年任辽宁省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8年任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
6月1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陈政高同志多位亲友处获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部长、党组书记陈政高同志,因病于2024年6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作品在期刊首发时,笔者正在另一处两原之交、山村遍布的甘肃临潭挂职帮扶,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又是农科毕业,家乡也恰在“南太行”另一侧的山西晋城,可以说与《宝水》是一场恰逢其时的相遇,时常结合工作翻阅作品,体会作品是如何认识当下乡村、理解乡村的。挂职期满回京后,恰逢《宝水》获得茅盾文学奖,又反复精读,进一步体会其文学、文化、社会学特征,试图调动个人多重视角,去找寻认识这部优秀作品的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