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缪沐阳在会上介绍,随着入境旅游签证、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见效,入境旅游持续升温。2024年中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超60%。购物作为旅游的六要素之一,是旅行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体验,入境旅游及购物有助于深化中外交流和人员往来,促进相互了解,提供情绪价值。对境外旅客实行离境退税,推动离境退税购物便利化,既有利于吸引入境游客、扩大入境旅游的规模,也有利于更多国内优质商品“走出去”,特别是一些具备文化内涵的创意产品、“非遗”商品、特色工艺品,以及承载着最新发展成果的智能产品、国货“潮品”,因其特色、品质、性价比广受境外游客的欢迎。
开年以来,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刷新“进度条”,助力基础设施投资稳步扩大。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中国民航局全面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促进外国旅客“消费顺畅”。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外国旅客日益增多。为进一步便利外国旅客在华出行和消费,民航局出台了针对性的实施方案,着重对枢纽机场和执飞国际航班的航空公司提出了具体要求。截至目前,42家枢纽机场、41家客运航空公司和12家航空销售网络平台均已实现了民航出行和支付便利化工作目标,为外国旅客在购票、多语种服务、消费支付和外币兑换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
三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对38个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4个国家实行过境免签并将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推出了一系列入境便利化政策。去年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今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40.2%。离境退税不仅给境外旅客带来实惠,也是本国商品、本国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渠道,具有一举多得的政策效果。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国人来华购物、旅游,促进中外经贸人文交流,推动更多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建设成果的“老字号 新国潮”走向世界,实现国内国际市场相互联通、相互促进。
总台央视记者 王舒畅:我手上的这根鱼竿,能够拉动3吨汽车。这款为深海船钓而设计的钓竿,能够让钓手轻松驾驭100斤的蓝鳍金枪鱼。尽管它的拉伸强度很高,但是重量却很轻,用手指就能轻松提起。
时针拨回2021年,当“平台化修井”的蓝图铺展在眼前时,修井107队率先按下了转型加速键。电工熊鑫的日常工作最能体现这场变革:曾经,他需要背着沉甸甸的工具箱辗转于各个井场,如今在集成化电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一人就能精准“把脉”3个平台的电路健康。“就像给设备装了‘电子病历’,故障还没露头就能提前预警。”熊鑫调试着平板电脑上跳动的数据,身后的智能配电柜正发出轻微的嗡鸣,仿佛在为这场效率革命伴奏。
6月13日9时,国家防总针对广西、福建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派出两个工作组分赴广西、福建协助指导;新增针对河北、内蒙古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并继续维持针对河南、山东的抗旱四级应急响应,两个工作组正在两省协助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