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因此在不断强化税收征管的同时,应该同步适度推进税制改革,适度降低名义税率,让企业实际税负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同时国家财政收入也并不会由此减少,进而实现良性循环。
截至6月13日,全省大、中型水库可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储量充足有保证,按照6月底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因素考虑,可放水7亿立方米用于抗旱灌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大中型水库及河道供水正常,地下水源较充沛,能够满足抗旱需求。5月下旬以来,对全省98.72万眼农田建设灌溉机井和56.85万项灌排沟渠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及时修复损坏设施,确保抗旱灌溉需要。省财政近期专门安排3000万抗旱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抗旱工作。
另一主角人物九奶的出现,是作品与很多同题材作品人物设置显著的不同所在。作者自述在创作中把作品的背景村庄从豫南调整到了家乡豫北。⑫相信正是这一调整,作者实现了由观村到忆村、从外部到内部的站位转换,为作品融入了家乡记忆,私人情感,才使得作品出现了对乡土常见的亲密无间的情感之外,更加牵肠挂肚撕心裂肺的一面,即穿插了一条记载主人公地青萍少年乡村记忆重负、与宝水村对照的平原村福田庄命运的暗线故事⑬,其中和地青萍奶奶长相相似的老人九奶就是重要人物设定,并借此来进行乡村发展大步超前常规叙事之外的反向叙事:探究不同类型乡村资源禀赋,发展命运,反思陈旧的乡村文化消亡观,主张守护传统乡村伦理纲常,倡导新时代乡村传统价值的回归等,丰富扩展了作品的精神内核。九奶作为宝水村曾经的接生婆、最年长的老人,德高望重,去世时干部群众的送别,体现乡村社会亘古不变的尊重长者的道德传统。笔者认为作品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文字是对九奶临终前“牵肠拉肺”地唱“菜名曲”⑭的悠长深邃的描绘,使得一股只有中国乡村才有的精神震颤呼之欲出。
作品对乡村的环境设施、民俗活动、特色食品、民间文化等物产精勾细绘,构成了一个不同于过往乡村印象的生机勃勃的乡土世界新图景,它不是孤立的,而是走在现代化前沿的一批乡村的代表。如写到龙王庙、门上楹联、乡村大喇叭等乡村建筑设施装饰。写到梯田、旋柿架、荆编等农业生产设施工具。写到柿子、茵陈、泽蒜、山韭菜等农林产品,泼茵陈水、麦苗配茵陈等食疗搭配,藜芦吃了会中毒等常识,蒸白蒿、构穗、芥菜疙瘩等农家食品,其中大烩菜的每种食材一一罗列。写到“小天仓”敬仓神、后河五十集、年终杀猪宴、耍狮子、唱《菜名曲》《闯码头》歌谣、办村晚、长桌宴、猜枚等乡村民俗文艺节庆活动,写到农家乐、村史馆、小超市、慌沟养鸡等乡村特色产业形态,写到盖房子上梁礼等民间传统,写到“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胜过仙灵丹”等谚语顺口溜童谣......十余类数百种元素一一铺陈,几乎可成为了解豫北乡村的“手账书”。其中“早清明、晚十一”“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蚕老一时,麦熟一晌”等谚语蕴含了四季物候,“编筐窝篓,能养十口”饱含了劳动致富的道理,“拽下帘子说话——没里间没外间敞开了扯”⑳点明了乡村治理方法论,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是拿古老山村宝水与周边的平原村福田庄、景区新商业村云里村、云下村的对照,提示乡村振兴要重视不同乡村资源禀赋,采取不同发展之路,要重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中国作家协会不断倡导新时代文学创作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让传统文化的黄钟大吕奏响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㉒同为河南籍的著名作家李佩甫先生曾评价作者当前的创作“比之前小说阔了”。笔者认为《宝水》既是阔在了文本架构之中,也是阔在了文化意蕴之中。文化丰盈和文化自信是乡村长久发展的底气,作者想表达的这一思想精深地暗含在了作品关于乡村风物的每一道笔墨当中,浸染为一幅乡村文化振兴美丽图景。
河南省气候中心6月12日8时发布干旱橙色预警,根据最新气象干旱监测显示,安阳、鹤壁、焦作、开封、洛阳、漯河、南阳、平顶山、濮阳、商丘、新乡、信阳、许昌、郑州、周口、驻马店等16个地市72个国家级气象站监测到气象干旱达到重旱等级以上,并已持续10天。据天气部门预报,6月24日之前,全省将维持高温晴热天气,虽然部分时段有分散对流性降水,但无法有效缓解旱情。
近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立足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分区分类指导,细化实化措施,确保夏播作物种足种满,奠定秋粮和全年粮食丰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