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中学生抑郁等心理问题,其中还有一些人格问题,这类问题比例较高。比如,一些中小学生出现的问题是“被动型人格”,一些有“孤立型人格”。这些问题甚至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人际交往、婚恋以及生活。要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力资源强国,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推进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加强专利审查与标准制定工作联动,制定推广标准涉及专利政策指引,引导创新主体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制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指引,促进标准必要专利的公平合理许可使用,防范企业利用标准必要专利实施垄断行为。建立标准必要专利专题数据库,畅通标准必要专利信息获取渠道。
项目打造的中国—缅甸纺织服装现代工匠学院,将中国的设备、软件、教材及教学模式输入缅甸,全方位培训当地教师。课程不仅涵盖了CAD制版、成衣立体裁剪、流水线服装管理等行业工作方法,还包括教案设计、课程实施、跟岗实操等教学环节。
优先选择一级能效家电产品、淘二手绿色用品……近年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青睐绿色消费,不仅成为环保节能新产品消费的生力军,同时在闲置物品二手交易市场也十分活跃。但很多年轻消费者表示,当前各种消费品真实“含绿量”难以分辨,有时候想买绿色食品、家电、卫生用品等,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王营建议,应在制度体系方面,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进一步强化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完善绿色消费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企业“洗绿”、绿色产品造假的处罚力度;在政策支持方面,加大财政金融等政策对绿色消费的全周期支持力度,加快完善绿色消费基础设施,提高绿色消费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达性;在观念贯宣方面,进一步扩大生态环保知识宣传,普及绿色产品的认识、选择、使用和处置方法,将绿色消费理念融入各类社会规范。
3月21日电 当地时间3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令,旨在推动关闭教育部。此前,美国政府就多次预告,称要关闭教育部。特朗普为何执意关闭教育部?他又能否如愿?
业内人士指出,在产品创新方面,可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识别绿色消费行为,提高企业绿色产品创新的精准性,加强新型绿色消费供给。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以及绿色信贷等方式,降低绿色溢价。对标国际标准,尽快建立标准统一、具备认可度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提升绿色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