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生育率的提振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政策支持。育儿补贴政策为提振生育率提供了新的希望,但要真正发挥作用,仍需在政策落实、经济支持、服务提供、观念转变、友好环境塑造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生育是国之大者,是最大的民生,是全社会的事情,原新呼吁政府在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上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完善监督机制,确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地并产生长期效应。
在职场,如何保证“反内卷”行动合理且高效?知名律师、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公司职场“反内卷”行动,需要与劳动行政部门密切配合。首先,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十分重视劳动者权益保护,但近年来,隐形加班、“弹性工作”越来越多,劳动者又处于天然弱势地位,很难拒绝公司或者领导的过分要求。因此《劳动合同法》需要细化加班的认定。法律规定还需要外部强力监督,由有关部门随机抽取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违规行为按规定严肃处罚。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线上养生课程这种消费形式,本身就具有维权难的属性。锻炼养生的成效由于老师教学方法、学员学习程度的个体差异,无法进行客观统一的质量评价,消费者若以“没有用”为由进行退费,会遭遇维权难。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课程时必须和商家签订合同,约定服务内容、试课数量、如何退款等。“合同签订得越详细,后期受到的损失就越小。”
作为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全国两会吸引了外国媒体的广泛关注。透过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了解中国政策走向,国际舆论更加看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潜力,普遍肯定中国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了宝贵稳定性。
结合本次年主题调查结果,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四点具体建议和倡议:一是持续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提升消费便利度,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做好消费引导,减少“能消费”与“敢消费”之间的落差,不断释放消费潜力。二是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更加安全、公平的市场秩序,增强消费者对市场主体的信任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费风险。三是持续提振消费信心,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消费升级与新兴消费增长点培育,持续完善售后服务保障,推动线下无理由退换货政策走深走实,提高消费者的整体消费体验,加大绿色低碳可持续消费政策激励和实践。四是持续完善维权服务体系,强化消费维权服务供给,提高消费纠纷处理效率,降低消费者维权难度和成本,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增强消费者维权意识和维权信心。
中央要求谋划新一轮财税改革,税制改革是重头戏,未来增值税、消费税、个税等主要税种还将有进一步改革举措。笔者呼吁,在税收征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为促进企业、个人实际税负维持在合理水平,未来税制改革应当统筹考虑降低名义税率。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中国人工智能模型、人形机器人等崭露头角,“硬核”科技产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入收获期,为市场注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