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从2月的五部门座谈会到3月全国两会,民营企业家们提出了相似的诉求——“科研企业期待更精准的金融政策打通融资堵点”“民企权益融资需放宽限额”“养殖户亟待无还本续贷等支持”……构建更精准、灵活的融资体系是他们的共同期盼。
近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新学院建立,旧专业关停。复旦大学一次性建设6个新工科创新学院,加速向创新型大学转型;上海交大也在一天内成立四个新学院。在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浪潮之中,高校的专业调整似乎成为一种适应变化的必然。
上述两起事件,引起了一些企业人士的担忧。这些担忧包括是否存在全国性查税,不少企业担忧如果倒查多年需要补税,这对于经营困难的当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近期是榨菜的主要原料——青菜头采收的高峰期。记者在重庆涪陵等地走访发现,今年,在邮政等部门的支持下,很多青菜头采收后,采取了无人机吊运的方式进行转运。
我建议整合优质资源,丰富都市文化内容和产品的供给,让市民出门十几分钟就可以融入或者参与到文化场景中,比如在商场购物,可能你就会邂逅一场高水准的交响音乐会,在上班途中的地铁车厢里就可以欣赏诗歌。现在上海最火热的是市民夜校,很热门,不仅受到美育熏陶,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多样业态的就业岗位。建议提升市、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推出更多低价或者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或者项目。
联组会上,张运凯、蔡光洁、郑家建、徐坤、崔亚丽、马景林等6位委员,围绕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打造儿童青少年阅读生态、推进国家教育智联网建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依托学校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等作了发言。
2024年,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占全国比重从2018年的23.9%提升到了24.6%;区域进出口总值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36.5%,比重较2023年再提高0.2个百分点。170余项“一网通办”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跨省通办;一体化示范区累计52项制度创新成果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条例成为《立法法》实施以来全国首个综合性、跨省域、创制性立法。这些很好体现了长三角“增长极、动力源、试验田”的责任担当,也是我们一年多来在“四个新”上重点着力的成果。